首页>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体”“用”关系

作者:
方克立
出版日期:
2022年8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2.01 MB
报告字数:
12669字
所属图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探索与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曾以“魂、体、用”三元模式来说明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认为“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参见《关于文化的体用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马魂、中体、西用”: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探索中、西、马三“学”的综合创新之道》,《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关于“魂、体、用”三元模式在文化研究中的普遍适用性,我也做过一点探索,比如根据《论语》中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等论述,说明在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一种旨在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参见《关于和谐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5期;《探索中、西、马三“学”的综合创新之道》,《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2期;《关于儒学的精华》,载《国际儒学研究》第18辑,九州出版社,2011。近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下文相关引文均出自同日报纸,不再一一标出。(以下简称《决定》),从我关注的这一特定角度觉得收获颇大。因为在我看来,《决定》全文都在讲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魂”“体”“用”问题,从文化在当今世界和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作用,讲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与“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分别论述强“魂”健“体”的各个方面,从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方针政策讲到具体措施、实践步骤,目的都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决定》把“魂”“体”“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十分到位,而且非常清楚明白,为我们认识有着内在精神生命的人类文化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科学的解释工具,格外凸显出了它的方法论意义。这里谈一点我的初步学习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同志。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方克立: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文章目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当代中国文化之“体”
·强“魂”健“体”才能充分发挥当代中国文化之“用”
·“魂、体、用”三元模式开辟了认识文化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