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研究领域谈“展望”,有许多困难;在发展极快的知识产权领域,尤其困难。为避免使所“展望”的内容在下一世纪到来后的实践中化为空谈或笑谈,至少有两点是应力求做到的。一是对国际上的有关信息应掌握得尽量地多(虽不可能“全”),也就是应看得尽量广。“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展望”。二是虽要结合身边的现实(即结合“中国的国情”),但也不能陷在现实中,而应有“超前”意识。否则为下一世纪所预定的研究项目或规划,就有可能导致重复劳动、走弯路一类的后果,难免如古人所云“时雨降矣,而犹津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除了无依据、无理论支持的妄说之外,“超前”并不应被一般地当作“赶时髦”“脱离实际”的同义语。确有价值的现有科研成果中,许多均是超前的;何况对科研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