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意义层面看,是实现党的领导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而这些领导的实现都需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显然,党的基层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存在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涉及能否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重大问题。从党的自身角度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在实质上决定了党理所当然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企业是现代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党必然要在工人中建立自己的组织,这是顺理成章之举。党是由各个阶层中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不能缺少企业中的人民群众。尤其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因为,党的组织可以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从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非公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属于经济制度范畴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中的一个内容,而党建是政治中的重要部分,并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存在内在联系。从党组织变化要求看,是构建党建新格局的客观选择。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随着非公企业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大量的来自其他行业的党员不断进入非公企业。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也就是给党员建一个“家”,有一个归宿,不能让党员成为“政治流浪儿”。从企业自身发展看,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19世纪之前,很多人把企业视为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仅具有经济功能。而20世纪后,人们发现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企业仅仅看成一个经济组织,过于偏颇、狭窄。事实上,企业同时还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功能。因此,企业既是经济细胞,也是社会细胞。既具有经济功能,也具有社会功能。那么,企业如何体现它的社会功能呢?在中国,党的组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种社会功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