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党中央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包括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要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铺垫,要么为遵义会议成果的实现作了重大贡献,是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广义层面上,遵义会议是系列会议的组成部分。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不仅在最危急的时刻正确地改变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改变了党的思想路线、改变了党的军事路线,挽救了中国革命,而且也让我们党在集体的反思中实现了精神涅槃,铸就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在今天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背景下,遵义会议精神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9月,栗战书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在遵义考察时指出:“遵义会议突出体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突出体现了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2011年7月,刘云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视察遵义时指出:“贵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勇于突破,敢于超越,善于转变,攻坚克难’的精神,这是推动贵州发展的宝贵财富。”2012年,石仲泉撰文认为:“遵义会议精神内涵可以初步表述为坚定信念,忠诚革命;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独立自主,实现转折。”石仲泉:《再谈遵义会议——刍议遵义会议精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等等。当年,邓小平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亲历了遵义会议,更以其重大的人生转折见证了遵义会议精神的伟大。此后,他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践行和弘扬了遵义会议精神,开辟了遵义会议精神的新境界。
徐静: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丁凤鸣:0 丁凤鸣 1975年生,1998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处长、贵州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骨干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