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7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之路
作者:
扎伊迪·萨塔尔(ZaidiSattar)
余育凡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59 MB
报告字数:
8930字
所属图书:
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外联合研究报告(No.8)(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7.534-543
王灵桂
摘要:
创造城乡就业机会,实行私有化,引入外国直接投资,投资人力资本与高等教育,推进技术发展,减少繁文缛节,降低关税,与世界市场融合,这些都是其他具有类似经济利益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进行的改革。很多时候,中国发展模式被曲解或过度简化了,认为这只不过是强有力的领导政策。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认为,“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完美平衡可以使国家繁荣昌盛”,尽管许多国家都抛弃了这个思想,但在中国,这种思想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繁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
共同繁荣
作者简介:
扎伊迪·萨塔尔(ZaidiSattar):
孟加拉国政策研究所所长
余育凡:
相关报告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湖南经济发展机遇与前瞻(2013~2015)
中国70年来的发展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过去和未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体系的十个维度
亚太经合组织对全球化与共同繁荣的作用
并不存在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规律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柬中经济合作:互联互通促进共同繁荣与持续增长
文明的开放、合作与对话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黄平谈20世纪80年代:传承与变革
文章目录
·
中国的背景
·
发展史
·
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
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
·
中国发展经验:给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