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剧场,表演与记忆政治——对上海民间淮剧戏班及剧场的考察
作者:
杨子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1457字
所属图书: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01.162-176
郑崇选
荣跃明
摘要:
本报告以上海民间淮剧戏班及剧场为考察对象,探讨在全球文化流动的背景下,地方性文化处于何种位置,以及在地方性日益被消解的全球都市空间中,地方性主体如何通过“剧场”与“表演”实践构建记忆政治,重建社区共同体及身份认同。
关键词:
剧场
苏北
观众
淮剧
戏班
作者简介:
杨子:
文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任职单位为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领域为城市文化、文化产业、影视戏剧艺术理论。
相关报告
民国江苏文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剧场转型的“文化再发现”——以上海新近改造的三个剧场为例
山东剧场运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苏北农村住房改善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文章目录
地方性文化的社会属性
(一)被污名化的“苏北人”
(二)淮剧进沪
(三)戏班重兴
(四)戏班式微
观演场域 记忆政治的构建
(一)观演关系 情感认同
(二)消费共同体 认同机制
(三)看戏的人 家园想象
·
记忆政治 乡愁,地方性生产与表演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