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从字面上说,就是“关于哲学本身的观念”或“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是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种哲学理论本身所必须回答的问题,设想存在一种没有哲学观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是不可能的。然而,一部哲学史,对“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哲学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有多大价值,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些人可能指望它会产生奇异非凡的启示;有些人可能认为它是虚妄不实的幻想,而对之漠然不顾;有些人可能以敬畏的心情崇仰它,把它看作杰出人物的富有意义的劳作;有些人则蔑视它,把它看成梦幻者不必要的忧虑;有些人可能持这样的态度:哲学与一切人有关,因而在本质上它必定是简单而通俗易懂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哲学是令人绝望的玄奥。事实上,就哲学这一名称所包含的内容来说,确有许多范例证明上述所有彼此对立的意见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智慧之路》,柯锦华、范进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日本学者竹尾治一郎指出:“对于哲学来说最糟糕的,因而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提出‘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哲学家们从事着各不相关的种种活动,恐怕是很多场合连哲学家本人也不太清楚同行在做些什么。”〔日〕竹尾治一郎:《日本有哲学吗?》,张萍译,《东方哲学研究》1980年第1期。然而,对哲学含义理解的多样性并不排斥每一个哲学家都对哲学做出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