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黄帝内经》之五脏

作者:
烟建华 YanJian-hua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1.81 MB
报告字数:
16617字
所属图书:
自然国学评论(第二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五脏虽是中医学入门的基础概念,但其学术内涵和医学运用却与现代生物学(西医)之内脏有着根本差异,究其根源在于概念形成之方法学不同。本文以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视角,溯源求本,从《黄帝内经》研析五脏概念形成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其医疗实践,认为《内经》的五脏,是古人将内脏形质作为物象,通过意象思维,产生功能特性“类概念”,并在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纳入“四时法则”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生长化收藏作核心内涵、以精气—阴阳—五行为逻辑方法的五脏概念系统。同时,概念的形成还经历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互证过程。此外,本文还就《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进行了研讨,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到综合阶段,包括五脏概念在内的中医理论,也展现出医学科学与医疗实践的优势。

关键词:

系统思维五脏四时法则意象思维气—阴阳—五行结构性功能概念

作者简介:

烟建华:烟建华(1943~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黄帝内经》与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YanJian-hua:

文章目录
·中医的医学方法
《内经》五脏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 (一)五脏概念的核心内涵——“四时法则”
  • (二)五脏概念的形态学基础
  • (三)五脏概念的方法学意涵
《内经》五脏概念的医疗实践验证
  • (一)方药的归经入脏及功能主治
  • (二)临证案例分析
《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
  • 1.中医整体观
  • 2.中医优势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