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虽是中医学入门的基础概念,但其学术内涵和医学运用却与现代生物学(西医)之内脏有着根本差异,究其根源在于概念形成之方法学不同。本文以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视角,溯源求本,从《黄帝内经》研析五脏概念形成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其医疗实践,认为《内经》的五脏,是古人将内脏形质作为物象,通过意象思维,产生功能特性“类概念”,并在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纳入“四时法则”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生长化收藏作核心内涵、以精气—阴阳—五行为逻辑方法的五脏概念系统。同时,概念的形成还经历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互证过程。此外,本文还就《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进行了研讨,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到综合阶段,包括五脏概念在内的中医理论,也展现出医学科学与医疗实践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