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对革命形式的探索(1927—1929)

作者:
周家彬 ZhouJiabin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1.41 MB
报告字数:
26268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第7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学习和模仿俄国革命经验,尝试将马列主义关于暴动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发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开始创建苏维埃政权。三大暴动未能推翻国民党政权,却孕育出武装割据这一新的革命形式。最初,中共试图在武装割据基础上建立苏维埃政权,将武装割据与暴动结合,使之成为暴动的辅助手段,但遭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反对。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六大”重新确认了暴动的正统地位,制定了分散武装的方针。但这一方针的执行并不顺利,遭到了部分地方党组织的质疑甚至抵制。“中东路事件”后,武装割据地位重新上升。

关键词:

革命形式群众暴动军事暴动武装割据

作者简介:

周家彬: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讲师。

ZhouJiabin:

文章目录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共对革命形式的认识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两种暴动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认识分歧
·武装割据地位的波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