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古田会议与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论断的形成

作者:
杨建义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887.29 KB
报告字数:
8439字
所属图书:
多维视域下的古田会议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生命线”“生命线”论断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形象概括。尽管其实践内涵被不断丰富,但“生命线”论断的核心内涵始终没有改变,即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必要保证。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包含引导、保证和服务三方面的科学内涵,且是统一的。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表达,也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932年7月,党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此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命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回顾“生命线”论断的缘起、形成和发展过程,古田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关键事件。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犹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30页。1949年5月,周恩来对青年们说:“你们去研究毛主席在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决议案,今天人民解放军中所实施的政治工作就是从那时一直发展下来的。”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第394页。回顾古田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读《古田会议决议》,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古田会议在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论断形成过程中的独特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杨建义:杨建义,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文章目录
·古田会议前围绕着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问题的争论及其解决,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统一认识的过程,即“生命线”论断的酝酿过程
·《古田会议决议》回答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初步阐述了“生命线”论断的内涵
·古田会议的影响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政治工作的独特作用,这是“生命线”论断提出的实践基础,并促进了“生命线”论断的明确提出
·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论断的确立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