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读孟

作者:
易志刚 王晓兴 YiZhigang WangXiaoxing
出版日期:
2022年7月
报告页数:
88页
报告大小:
2.08 MB
报告字数:
78098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第十一辑,2022年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中国人漫长而艰难的自我认识道路上,孟子的“心”“性”哲学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线亮光。当孟子把“心”视为区别“人”与“非人”的分界点,当孟子把“心”之“可欲”视为“善”并把“善”视为人的本性,当孟子把“君子所性”视为人性“善”的最高境界并由此而挺立起一个独立而自足的“人”,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沿着孟子开启的道路,中国人可以也应该取得自我认识的新的突破。孟子给了我们一个期许。但当孟子拿一个唯一的“心之所同然”去对抗,甚至试图取消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旦昼之所为”,他就仿佛在一瞬间取消了给我们的期许,让我们跌入黑暗的深渊。所有人的“心”只有唯一的一个“同然”是不可能的,那个被视为“心之所同然者”,就会成为泯灭所有人的“心”和吞噬一切人的“可欲”的人间怪兽。

关键词:

心性一本分定可欲之谓善心之所同然旦昼之所为

作者简介:

易志刚:易志刚,湖南岳阳人,青海藏文化馆馆长,主要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王晓兴:王晓兴,北京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YiZhigang:

WangXiaoxing:

文章目录
·“不得已”的辩者
“一本”与“心”之哲学
  • (一)“人”与“非人”
  • (二)“思”与“不思”
  • (三)“心”之存养
“性善”与“君子所性”
  • (一)“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 (二)“人”之境界
“孝悌”
  • (一)“仁义而已”
  • (二)“孝悌”之困境
“君臣”
  • (一)“君臣之义”与“孝悌”
  • (二)“君臣之义”与“道”
  • (三)“天与”、“人与”和“民贵君轻”
从孟子开始:“民”与“人”辩
  • (一)“无父无君是禽兽”辩
  • (二)“心之所同然”辩
  • (三)“旦昼之所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