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学术规范》)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这对中国学术界来说,是一件重要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这部《学术规范》的制定工作虽然启动于2001年,但追溯其源头背景,则可以说是建基于新时期以来学界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笔者在此特将十多年来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讨论的情况做一大致的梳理和评述。通常人们讲的“新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的时期。由于学界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所以这里所说的“新时期”并非指整个新时期,而是指新时期内的一个较长时段,具体说就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时期。新时期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主要表现为少数先觉者率先倡导;第二阶段为90年代中期至新旧世纪之交,主要表现为在激烈批评学术腐败行为的同时呼吁建立;第三阶段为21世纪以后,主要表现为由以批评为主过渡到以建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