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经济学:一个历史的沉思

作者:
周绍东 陈蔓茜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07 MB
报告字数:
12936字
所属图书: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辑 总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人的相互依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大社会经济形态的某些特征在当下中国共生并存,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据此,分析现时代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三个层面的“共时性”特征。结论认为:在“两个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设想,中国具体实际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人的相互依赖”这一历史阶段的意识反映。因此,走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围绕“两个结合”,展开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沉思。在这个思维运演过程中,义利观、天下观、差序格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留下的大量理论遗产,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

作者简介:

周绍东: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陈蔓茜: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章目录
·具有共时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传统文化嵌入
  • (一)传统文化视野中中国人的经济关系特征
  • (二)嵌入义利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三十年”理论遗产与天下为公的思想共振
  • (一)“天下为公”的现时代试验
  •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文化基因传承和历史嬗变
以“雷锋改进”超越“孔子改进”的分配方案
  • (一)帕累托最优与“孔子改进”
  • (二)以社会主义的制度架构推动分配的“雷锋改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