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意蕴和当代价值

作者:
张润坤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06 MB
报告字数:
12365字
所属图书: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辑 总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马克思已有著述中,可根据社会生产、社会主体、社会历史运动的三大方面,概述马克思的科技创新思想。就社会生产而言,马克思阐明了机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仍旧对劳动者起否定作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强化剥削与权力关系。就社会主体而言,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科技创新直接作用于劳动者,带来了劳动的抽象化、劳动强度的提升以及社会阶级的对立,科技创新的主体性根源使劳动者仍然具有主动性。就社会历史运动而言,科技创新具有解放性力量,技术能够脱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并在新社会条件下得以发展。对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考察,是今日对新技术展开反思和批判、对新技术得以诞生的社会关系进行考察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科技创新社会生产技术批判活劳动一般智力

作者简介:

张润坤:哲学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章目录
·社会生产视角下的科技创新
社会主体视角下的科技创新
  • (一)科技创新的受众
  • (二)科技创新的主体性来源
社会历史运动中的科技创新
  • (一)科技创新的社会历史基础
  • (二)当代技术批判中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