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以生活击败思辨的创造性扬弃

作者:
任帅军
出版日期:
2024年3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936.91 KB
报告字数:
29138字
所属图书: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于其中的时代,贫困是人实现整体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贫困问题是理解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和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所批判的私有财产的关键。不管是蒲鲁东还是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解决贫困问题是无产阶级社会运动的现实任务。然而,蒲鲁东没有揭示滋生贫困的经济基础及其社会历史的规定性,马克思却看到消灭贫困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要求。他以哲学批判的方式观照政治经济学、观照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使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上升到哲学批判的高度,哲学批判就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获得更高意义。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肯定了蒲鲁东的《什么是所有权》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但是他们的首次合作是基于他们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理解的高度一致,而不完全是在批判思辨唯心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上面的一致。这种对无产阶级贫困现状的共识得以真正确立起来的深层根据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立足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他们一起合作的现实起点,而且揭示出他们探索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现实关切。他们通过探索贫困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联系,实现了从现实到理论的质变;通过揭示贫困问题与社会主义的现实联系,他们从消灭私有制的对立意义上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而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反贫困共同富裕贫困问题《神圣家族》

作者简介:

任帅军:任帅军 男,1984年,山西河津人,法学博士,博士后(2015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法哲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出版专著《在生活中成为人——“生活”语境中的〈神圣家族〉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法律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合著《绿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编著《人权问题、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任帅军生活与文学系列丛书《大学哲思》《守望人生》《见证亲情》《复旦日记》《诗性智慧》《龙门之跃》(天津人民出版社,2024年)。在《哲学研究》《复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伦理学研究》《价值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6年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获宝钢教育奖、上海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大比武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兼任中国价值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嘉之会律师事务所律师。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什么是所有权》贫困问题的关注
  • 贫困问题:一个批判与比较的视野
  • 马克思“三维超越”基础上的批判
  • 新时代脱贫的反贫困批判
第二节 从反贫困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的动因及其当代意义
  •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反贫困问题
  • 《神圣家族》指出反贫困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
  • 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是对《神圣家族》反贫困思想的承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