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动态演进——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
卢现祥 王素素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9613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4卷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构建了基于市场化配置程度、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市场准入程度三大子系统52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了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市场准入程度相对于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及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区域发展不协调,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东部与东北部区域间差异呈扩大趋势,中部与西部、中部与东北、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本文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提高中国及四大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

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要素市场化配置Kernel密度估计

作者简介:

卢现祥:卢现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转型经济问题。

王素素:王素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引言与文献综述
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 (二)数据说明
  • (三)测算方法
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测算结果分析
  • (一)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子系统指数的特征
  • (二)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特征
  • (三)中国各省份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
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 (一)研究方法
  • (二)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
  • (三)三个子系统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
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分布动态及演进
  • (一)研究方法
  • (二)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分布动态及演进
  • (三)四个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分布动态及演进
  • (四)三个子系统的分布动态及演进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