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
作者:
王海锋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大小:
805.35 KB
报告字数:
3812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202-207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重大论断充分揭示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理论内涵和重大时代意义。站在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视域中来看,回归“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形成演进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我们将更能充分体会“‘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哲学命题所蕴含的真实内涵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作者简介:
王海锋: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当代阐释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
相关报告
江苏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视野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南京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报告
2018年四川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广州市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做法与启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意蕴
传统家训的历史评析与当代价值
阈限与边界:传统文化创新的空间性探析——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与区域史研究的范式创新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重建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