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数字社会研究中的传统社会智慧:从差序格局说起
作者:
王天夫
出版日期:
2024年9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788.07 KB
报告字数:
1842字
所属图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文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9.302-305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摘要:
整个数字社会里,人和人之间互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是什么?数字通信技术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结果,让很多人的社会连接变得非常普遍,这个普遍同以往完全不一样。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会讲“六度空间”,通过六个中间人,我可以同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联系上。后来在21世纪初,有一点现代技术了,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与毫不相干的人联系。这中间有一个社会网络结构,它能够促成人跟人之间的连接,当然这个结构是工业生产技术慢慢累积起来的,因为工业生产是把所有人、所有资源集聚起来,形成了工厂、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的市场和政府结构,把人们集聚在一起。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社会
传统文明
现代文明
社会网络结构
作者简介:
王天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及数字社会等。
相关报告
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一以贯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再审视
实现“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解读
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社会基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文明互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文明建设:国际视野下的源起、发展和展望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