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新时代我国协同发展观与社会建设
作者:
朱婷燕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823.55 KB
报告字数:
33311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3.13-54
王宁
摘要:
本文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等5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协同发展观与社会建设情况。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新时代
协同发展观
作者简介:
朱婷燕: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理论底气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及其收敛性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社会建设:走向协同治理新格局
坚持两型引领 助推绿色发展——湖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两型社会建设回顾及展望(2014~2020)
中国减贫与社会建设
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建设与社会认同——以北京市为中心的探讨
社会建设可以有效推进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贫困治理和社会建设
文章目录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社会建设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协同发展观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动态演进
(三)社会建设的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一)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帮扶救助的兜底体系
(三)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建设健康中国,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
(一)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二)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思路
(三)把“共享发展成果”制度化,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从生存到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文明
(三)社会合作、志愿者精神与社会文明
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一)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
(二)社会活力、创造性与社会秩序
(三)社会秩序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