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推广农村普惠金融,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作者:
“精准扶贫广安模式研究”课题组
出版日期:
2020年4月
报告页数:
30页
报告大小:
1.37 MB
报告字数:
24576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广安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4.142-171
“精准扶贫广安模式研究”课题组
摘要:
本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金融扶贫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历程。第三部分初步描述了广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两种基本模式。第四部分简单分析了广安普惠金融与资产收益扶贫两种模式的优劣、成效及局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
小额贷款
贫富分化
普惠金融
财产性收入
金融扶贫
作者简介:
“精准扶贫广安模式研究”课题组:
相关报告
黄平谈20世纪80年代:传承与变革
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逻辑与路径
兴化农商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打通金融助农“最后一公里”
中国城乡家庭普惠金融短板
吉林省特色小镇建设金融支持研究报告
金融扶贫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财政与金融精准扶贫机制
中国金融扶贫
金融扶贫的历史经验、未解难题与2020年后重点
“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 主旨演讲辑录——朱鹤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文章目录
现代金融发展与财产性收益对于贫富分化的决定性作用
(一)金融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均是弥合城乡差距的“拦路虎”
(二)财产性收入日益取代劳动收入成为致富的主因
(三)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消减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普惠金融的提出及其在国际扶贫中所取得的成效
(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户创业
(二)试点资产收益项目,为贫困户增加资产性收益
广安普惠金融扶贫与资产收益扶贫面临的局限及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一)发展普惠金融与资产收益两种扶贫模式功效的优劣比较
(二)广安发展普惠金融扩大资产收益消减贫困面临的局限
(三)完善广安普惠金融扩大资产收益消减贫困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