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激发国有文化单位活力

作者:
祁述裕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949.54 KB
报告字数:
7460字
所属图书: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国有文化单位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搞活国有文化单位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的头等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文化单位经历了四次改革,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误区。基于国有文化单位做大做强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国有文化单位价值实现形式的认识。国有文化单位可以考虑引入“社会企业”的概念。国有文化单位作为一种社会企业其首要目标不是追求利润,而是在善用政府资助、吸纳和运用社会资本的前提下,承担起涵养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实现文化传承、加强文化教育等多重社会责任。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国有文化单位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文章目录
·改革开放40年来,国有文化单位经历了四次改革
·打破地域藩篱、行业界限,整合国有文化资源
·由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二分法,转向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