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综述及思考

作者:
周利梅 李军军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31 MB
报告字数:
7686字
所属图书:
生态经济与美丽中国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的发布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为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范本和参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地理地貌、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机遇等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除了显著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外,更重要的还是当地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和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在当地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下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或者说是农民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对生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成功模式在不同地区是很难完全复制的,这也就决定了未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新农村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

周利梅: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李军军:1978年生,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副主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竞争力评价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文章目录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简述
  • (一)产业发展型模式
  • (二)生态保护型模式
  • (三)城郊集约型模式
  • (四)社会综治型模式
  • (五)文化传承型模式
  • (六)渔业开发型模式
  • (七)草原牧场型模式
  • (八)环境整治型模式
  • (九)休闲旅游型模式
  • (十)高效农业型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总结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