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文化实践的人民性归属与新时代特征

作者:
包大为
出版日期:
2020年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4227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总第2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既是随着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而使中华文化广泛影响全球的实践,又是使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人民的文化创造能动性持续得到激发的伟大事业。这就意味着我国新时代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将进一步吸取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则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属性和根本优越性,即将人民作为文化实践的主体、目标和载体。基于人民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向世界人民提供一个不仅是民族和传统的,更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崛起的故事。

关键词: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文化观文化实践

作者简介:

包大为:(1989~ ),男,浙江萧山人,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

文章目录
·基于唯物史观的文化概念界定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石:作为主体的人民
·从新中国到新时代:人民性在文化实践中的历史任务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