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为什么今天的中国需要研究欧洲中世纪哲学?
作者:
约翰·马仁邦
罗跃军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871.7 KB
报告字数:
6671字
所属图书:
现代性与全球化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2.382-389
丁立群
周来顺
摘要:
中国大学的哲学系现在适应变化和发展,或许能够避免英语国家中许多分析传统的哲学系所犯的错误,在那里哲学的历史已经被贬到边缘地位,中世纪哲学被推离中心地位甚至更远,直至它常常完全处于边缘之外。此外,在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有两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正是中国完全不同的宗教传统提供了一个可能以不带偏见的、学者的方式去理解的视角,这对于那些出生在亚伯拉罕诸教所支配的文化中的学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亚伯拉罕诸教是在哲学与启示性宗教相交织时期复杂而多样的情境下产生出来的。同时,中国的学术传统使中国学者比许多西方学者更精通从古代晚期直到17世纪的哲学,因为它以版本考据和评注为基础的特征。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哲学
哲学传统
版本考据
作者简介:
约翰·马仁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教授,从事中世纪哲学史研究。
罗跃军: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从事中世纪哲学史与现代基督教哲学思想研究。
相关报告
全球化的文化选择
文化全球化:价值断裂与融合
文化进步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
全球化:超越民族国家,还是超越民族文化?
全球性金融危机时代仍然在场的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性反思
中国道路的普遍性维度——一种文化哲学的思考
普遍性:中国道路的重要维度——一种文化哲学的思考
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生成和现实意义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