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SDGs减贫目标:内涵和政策取向

作者:
王小林 张晓颖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978.62 KB
报告字数:
12105字
所属图书:
迈向2030:中国减贫与全球贫困治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内容、相互关系和政策取向进行分析;其次,就实现减贫目标需要构建和完善的制度框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结合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提出完善中国扶贫战略和政策的建议。建议中国政府在2021~2030年,依据基本需要和基本能力理论制定多维贫困标准,认识和评价“一切形式的贫困”。进一步完善覆盖贫困人口的经济安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护制度,增强穷人对经济、社会、环境和灾害风险打击的韧性,在可持续发展中消除贫困。
关键词:

国际合作社会保护减贫目标SDGs风险打击

作者简介:

王小林: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国际发展、未来产业、六次产业、东西部(扶贫)协作。代表作: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Theory and Methodology,Springer Nature,2022。

张晓颖: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国际发展。代表作:《生存的逻辑:民营企业在非洲》。

文章目录
减贫目标的内容和关系
  • (一)减贫目标
  • (二)国内制度
  • (三)筹资和国际合作
如何认识和评价一切形式的贫困
  • (一)如何认识“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 (二)如何测量一切形式的贫困
  • (三)基本需要与基本能力相结合衡量一切形式的贫困
·有利于穷人的全民社会保护制度
·平等的经济权利和基本服务
增强贫困人口应对风险打击的韧性
  • (一)应对气候变化
  • (二)应对经济风险
  • (三)应对疾病风险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