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规划镇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作者:
马志强 江心英
出版日期:
2017年8月
报告页数:
2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0111字
所属图书: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严守生态红线。这些目标要求为镇江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主要描述了:一、镇江市主体功能区空间分布;二、协同利用空间资源;三、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区;四、规划建设镇江市生态新城。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生态新城国土空间布局空间资源生态红线保护区

作者简介:

马志强:男,1964年5月生,江苏扬中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人事处处长,历任校研究生处副处长、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兼任镇江市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邀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等项目十余项。在《中国软科学》《预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生态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

江心英:1966年11月生,山东济宁人,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战略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镇江市经济学会会员、镇江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在线论文评审专家。2006年为德国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主持完成11项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项目和13项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项目。在《中国软科学》《生态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镇江市主体功能区空间分布
  • 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格局
  • 主体功能区划分与配套政策
  • 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
第二节 协同利用空间资源
  • 推动“两横两纵”协同发展
  • 整合“一城四区”联动发展
  • 科学划分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第三节 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区
  • 生态保护红线的界定与特征
  • 生态红线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
  • 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四节 规划建设镇江市生态新城
  • 建设生态新城的意义
  • 生态新城规划的思路与目标
  • 生态新城的空间布局
  • 建设生态新城的重点任务
  • 建设生态新城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