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民奋起抗战。战争的炮火,惊醒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团结抗日,抵御外侮,已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要求。这种严重形势的压力,迫使国民党当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8月中旬,两党代表在南京谈判,就红军改编问题达成协议。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同时,协议将活动于南方八个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8月下旬,八路军的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先后开赴山西前线。9月,国共两党再次在南京举行谈判,双方就发表宣言达成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宋庆龄就此发表声明指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领导人邹韬奋撰文说:“我国已恢复了民国十六年前全民族一致团结以谋民族复兴的精神。这样的全国团结,是保证抗战胜利最重要的条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打击。”《邹韬奋文集》(1),第211~212页。国共合作推动了一切爱国党派团体的团结与合作,如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均先后表示拥蒋抗日。国民党的各地方实力派,如西北军、东北军、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晋军,捐弃前嫌,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作战指挥,奉命开赴各个战场,参加对日作战。国民党的蒋系势力与反蒋势力,结束纷争,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等一大批反蒋代表人物,均出任了军政要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全国在抗战初期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