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新解析——纪念魏埙教授诞辰100周年

作者:
乔晓楠
出版日期:
2020年2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838.52 KB
报告字数:
13912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4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最早由魏埙与谷书堂两位教授系统阐述,它与侧重于个别商品维度价值决定的第一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从商品总量维度考察了社会总劳动的配置对社会总价值创造的影响。这也正好与《资本论》从个别资本生产过程到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论述逻辑相一致,体现了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特征。本文借助日本学者置盐信雄提出的“顺调扩大再生产路径”,运用数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具解析了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内涵,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拓展了价值规律,而且对建立马克思主义一般均衡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尝试重新挖掘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价值,并以此纪念魏埙教授诞辰100周年。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顺调扩大再生产路径马克思主义一般均衡理论

作者简介:

乔晓楠:乔晓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出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涵的数理释义
·第二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价值的再认识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