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国以文化为本促进北京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作者:
祁述裕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3页
报告大小:
659.55 KB
报告字数:
2289字
所属图书: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概括为“四个需要”:一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二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需要;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创造活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四是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需要。

人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文化与旅游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化与旅游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通过价值连接在一起的。文化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发现自然之美,创造人文精神,而自然造化之美一旦被人类发现、文明成果一经被人类创造出来,都具有极大的观赏性。而旅游的本质则是体验价值和分享价值,人们通过体验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和自然造化之美,获得身心的极大愉悦。文化与旅游历来相辅相成。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是集诗人与旅行家为一体。在西方国家看来,旅游作为一个产业的兴起,起源于寻根之旅。早年漂洋过海到美洲新大陆谋生的大批欧洲人,在美洲安家立业以后回到欧洲故土寻根问祖。这说明,旅游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文化作为其基本内涵的。

从北京市来说,从文化的角度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应重点围绕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这两个领域发力,目前应着重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擦亮北京文化创意品牌,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考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状况,可以看到,文化创造力越是充沛的地方,通常其旅游价值也越高。北京最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丰富的文化人才和文化创造活力,这些文化资源给北京市带来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也是北京最具特色、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竞争力。

北京798艺术区就是一例。798艺术区是20世纪末由民间自发形成的艺术园区,也是国内最早的艺术园区之一。798艺术区以其先锋性、现代性艺术风格,浓郁的艺术氛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798艺术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22个最有文化标志的文化中心之一。目前,798艺术区已经成为北京的现代名片和文化符号,也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大量的中外高端游客,其中外国游客占很大比重。迄今为止,到798艺术区参观的外国国家元首有123位。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这张文化创意名片由于种种原因正在褪色。具有类似情况的有宋庄艺术园区。宋庄艺术园区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集聚区,目前也处于萎缩状态。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保护文化创造活力,擦亮现有北京文化创意品牌是北京市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也是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

第二,支持、鼓励知名机构、知名企业开展特色旅游活动,扩大影响力,丰富北京文化旅游内容。知名机构和企业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一项举措,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每临假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园游都十分火爆。2018年暑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暑期校园游已经开始了网上预约。实际上,北京高校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校园游潜力的高校还有很多,这需要统筹协调和加强推介。企业游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比如,上海宝钢开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效果很好。北京知名企业众多,尤其是知名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众多,这是北京的一大优势,比如,百度、爱奇艺、优酷、新浪、中国移动等,还有像蓝海、四达时代等,或很有知名度,或很有故事性,都具有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

第三,支持和鼓励北京文创产业园区增强展示性、体验性,开发旅游内涵。文创产业园区与工业园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入驻文创产业园区的文化企业通常提供的是形象化的文化产品,因此,文创产业园区往往也具有展示性的特点,形象性、娱乐性往往兼而有之。这也是文创产业园区具有吸引游客潜质的原因。比如,北京朗园文化产业园区入驻的企业有罗辑思维等知名网络音频企业,这些企业对年轻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北京铜牛电影产业园对喜爱电影的年轻人来说同样有很大的磁场效应。应大力挖掘北京文创产业园区所具有的旅游潜质。

第四,支持、鼓励创作和生产彰显北京时代特色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通过创作和生产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产品推介城市,是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以电影为例,《罗马假日》对罗马城、《少林寺》对河南登封的巨大的推介作用都是著名案例。流行歌曲对城市的推介作用也不可低估。

第五,开发特色旅游演艺产品,丰富城市的旅游文化内涵。一是定制符合旅游消费特点的演艺产品。杭州的旅游演出《宋城千古情》、上海的《时空之旅》都已成为许多游客去当地的必看节目。北京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样有条件打造旅游演艺产品。二是从北京现有演艺产品出发培育适合旅游消费的产品。北京特色演艺产品不少,可从中挖掘符合旅游消费的演艺产品,如京剧、小剧场中的部分特色产品等。

第六,重视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知名城市都十分重视公共艺术,有意为公共艺术留下空间,以增加城市的文化气息和温馨感。比如,韩国首尔就有意为公共艺术留下了空间。

第七,重视城市形象宣传。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北京市的美好、人性化和艺术气息,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现在,在北京西客站,24小时都能听到的是广播的防偷防盗提醒。这给游客制造出紧张的气氛,与一座旅游城市的精神不符。首都机场的大巴上反复播放的也是防偷防盗的提醒广告。应该指出,这些提醒是必要的,但应该采取更艺术化的方式。

关键词:

文化北京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