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保护遗产: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

作者:
闫德亮 李娟 李孟舜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997.15 KB
报告字数:
17995字
所属图书:
传承红色基因的河南探索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千万英烈鲜血铸,漫卷红旗迎风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望来时路,无数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不仅是共和国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而众多红色遗产灿若繁星,遍布在大江南北,时刻提醒我们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牢记那些英勇伟大的革命事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有保护好我们珍贵的红色遗产,才能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革命的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推动社会的改革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吃水不忘掘井人’,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特意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着重强调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和传播。7170353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出重要指示,并考察了全国许多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要求,为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多部文件,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遗产,传承好红色基因。

中原大地一直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核心地区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带领河南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重要时期,谱写了一首首气势恢宏的红色史诗,留下了不胜枚举的红色印记。这些都是我党宝贵的红色遗产,值得全省乃至全国人民永续学习、传承和弘扬。红色遗产可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包含了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纪念碑(塔)等;非物质遗产则涵盖了口述历史、红军轶事、革命歌谣、标语口号等。其展示载体则由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组成,蕴含的红色文化思想则通过广大科研工作者得以阐释升华。

关键词:

红色基因革命文物红色政权红色历史记忆

作者简介:

闫德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项;出版《古代神话与早期民族》《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等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5项。

李娟:

李孟舜: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加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
  • 顶层设计科学布局
  • 普查工作有序展开
  • 组织架构不断完善
  • 划定片区务实创新
第二节 建好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
  •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 整合框架充实家底
  • 多维发力提升展示
第三节 抢救记录红色历史记忆
  • 深入一线抢救口述历史
  • 深度挖掘讲好红色故事
第四节 推动红色文化研究阐释
  •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阐释硕果累累
  • 党政机关研究阐释与时俱进
  • “三学院三基地”研究阐释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