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精准救助:理论、实践及政策指向

作者:
胡思洋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1590字
所属图书:
新发展理念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适度水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精准救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回顾,研究发现:(1)对于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及路径选择,学界尚有争议;(2)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我国的低保制度尚缺乏有效的信号甄别机制;(3)国内忽视了对低保供方道德风险的研究,可能会影响精准救助的效果及政策实施偏差。建议如下:低保制度应当“精准定位”,回归救助制度的功能本位;用市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精准救助必须和民间慈善救助有效衔接,恢复家庭成员间、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通过舆论引导,使社会预期回归理性。

关键词:

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精准救助逆向选择信号甄别

作者简介:

胡思洋:

文章目录
精准定位:低保救助的适度水平与合理边界
  • (一)国外研究的侧重点:高福利的负面激励效果
  • (二)国内的共识与分歧
精准识别:解决逆向选择的三种机制及其比较
  • (一)家计调查
  • (二)信号甄别
  • (三)信号传递
精准治理:受益方道德风险的约束
  • (一)长期存续的争议
  • (二)国内外差异
  • (三)道德风险的治理路径
“精准救助”的基本走向
  • (一)共识与争议
  • (二)局限与展望
  •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