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围绕再生产图式的争论

作者:
罗曼·罗斯多尔斯基 樊纲 左大培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45页
报告大小:
1.17 MB
报告字数:
50821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报 第5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再生产图式问题和所谓的实现问题。从关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显然是:这些图式绝不应被视为仅仅是一种“半成品”,视为马克思由于时间不够而不能“完成”的理论上的试验。相反,一切证据都表明,马克思本人从未打算突破像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出现的那些再生产图式,因此,期望得到比它们实际上能够完成的更多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多次强调指出,马克思的图式所探讨的,仅仅是不变资本的生产条件下扩大再生产实现均衡的假设条件,因而,尽管它们是抽象的,但仍表现了“经济现实的一部分”。
关键词:

讨论实现积累理论再生产图式前提

作者简介:

罗曼·罗斯多尔斯基:罗曼·罗斯多尔斯基(Roman Rosdolsky)为一位多年参加欧洲工人运动的政治活动家。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院长。2006~201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2015年6月再次被国务院任命为该委员会委员至今。2005年、2008年、2010年连续三次被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与英国《观点》杂志评选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左大培:左大培,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文章目录
第1节 导言
  • 1.关于《资本论》第二卷中再生产图式的形式问题
  • 2.马克思再生产图式如何“接近现实”
  • 3.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基本前提条件
  • 4.再生产图式与实现问题
第2节 俄国“民粹派”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讨论
  • 1.恩格斯与丹尼尔逊的辩论
  • 2.布尔加柯夫和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分析的解释
·第3节 列宁的实现理论
·第4节 希法亭对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解释
第5节 罗莎·卢森堡对马克思积累理论的批评
  • 1.历史和方法论背景
  • 2.再生产图式与技术进步
  • 3.对图式的新和谐主义的应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