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意识形态新变化的特点

作者:
范树成
出版日期:
2017年1月
报告页数:
5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48357字
所属图书: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后冷战、后现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内容到形式,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特征到功能,从研究范围到研究视角,从理论建构到实践运作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践,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化意识形态新特点大众化实用化

作者简介:

范树成:范树成 法学博士,现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新华文摘》、《红旗文稿》、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教育学》,及中国社会科学网、求是理论网、中共中央编译局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干部学习网、人民论坛网等全文收录、转载、转摘40余次。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文章目录
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与中间化
  • (一)建构新的中间化的意识形态
  • (二)增强原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 (三)突出价值追求,而非社会制度替代
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 (一)意识形态内容的现代化
  • (二)意识形态功能的现代化
  • (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的现代化
  • (四)意识形态传播手段与方式的现代化
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与人性化
  • (一)意识形态内容的大众化
  • (二)意识形态进入大众文化、大众日常生活及行为中
  • (三)意识形态的世俗化
  • (四)意识形态由强调宏观政治到关注微观政治,由强调阶级(政党)政治到关注大众生活政治
  • (五)意识形态的人性化
·意识形态的文化化与日常生活化
·意识形态的实用化
意识形态的隐性化
  • (一)存在方式的隐性化
  • (二)功能发挥的隐性化
  • (三)发挥作用方式的隐性化
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 (一)政治意识形态与多元主义结合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自由多元主义
  • (二)政党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 (三)国家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 (四)政党党员思想观念的多元化
  • (五)意识形态流派的多样化
  • (六)意识形态类型的多样化
·意识形态“终结”的理论与意识形态强化的现实并存
·意识形态的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