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矫正社会激励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
邱耕田
出版日期:
2019年9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772.86 KB
报告字数:
8816字
所属图书:
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要想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矫正或重建当今我国的社会激励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励、社会激励和负向社会激励,之后介绍了负向激励机制的危害性及其失范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矫正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社会激励机制“行为归化制度”

作者简介:

邱耕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发展哲学导论》《低代价发展论》《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等多部论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140多篇论文,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10篇、“论点摘编”了1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30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等摘编转载了12篇次,主持过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激励、社会激励和负向社会激励
  • 社会激励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 负向激励机制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负向激励机制的危害性及其失范的原因
  • 负向激励机制的表现和危害性
  • 激励机制发生失范的原因
第三节 矫正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 构建“行为归化制度”
  • 社会环境对社会成员的“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