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价值预设看帝制中国廉政监察制度的历史困境与现代意义

作者:
张星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13 MB
报告字数:
8166字
所属图书:
权力监督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帝制中国的廉政监察制度实为两种“公”的价值或目标的混合:一是君主及其王朝利益之“公”,二是“民本”和民族共同体利益之“公”。这些制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蕴含着宝贵的智慧,但由于“人治”政治及狭隘利益的局限,君主专制制度本身存在纵容甚至依赖腐败、摧毁廉政道德基础的一面,在惩治腐败的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国家机会主义特点。再加上缺乏广泛的参与和外部挑战,其治理腐败的动力和效果注定十分有限。只有现代民主法治才能走出这一困境,并激活传统制度中的智慧。

关键词:

帝制时代监察廉政制度价值预设

作者简介:

张星久:张星久(1956~),男,山东成武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研究。

文章目录
·传统政治制度中两种“公”的价值预设
作为两种“公”原则的混合物的廉政监察制度
  • (一)有纵横交错、严密复杂的组织体系
  • (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规范系统
  • (三)监察机构由皇帝垂直控制,独立于行政系统而自成一体
  • (四)监察官位卑权重,选拔严格,地位“清要”
  • (五)制定严格法条惩治官员的贪污腐败
·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
·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