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隐形的、集体的、脆弱的革命:战时晋西北边区乡村合作社运动述论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19 MB
报告字数:
20057字
所属图书: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董佳:在中共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以合作生产、集体劳动为主要特点的合作社是革命党从经济上改造旧社会、重塑新社会的重要方式。从合作社的发展演进看,尽管它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最快、覆盖范围最大、影响人群最多,但合作社的动员组织和运行管理,却并非始于1949年后,苏区和根据地时期的合作化运动即大体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运动的基本模式、大体框架和政治底色。其中,相较苏区时期盲目照搬苏联式的集体农庄方式,抗战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地方传统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根据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更符合中国自身特点。即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和形塑新人的角度看,中共和苏共的目标固然一致,但中共采取的合作社方式,却并非集体农庄,而是更具有延安式的中国化特点。

关键词:

合作社社会改革中共革命晋西北档案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晋西北地区概况
·合作社运动的发轫
·合作社运动的转机
·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