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以“对象性化育”方式为主到以“主体内生”方式为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式转换

作者:
赵宝军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18 MB
报告字数:
10216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5年第2辑 总第15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式亟须转换,即要从以“对象性化育”方式为主转变到以“主体内生”方式为主。与“对象性化育”方式从外向内的具体推输方法不同,“主体内生”方式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条件满足的基础上的。为此,我们必须: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解决好“真正落实”与“真心为民”、“原子化的个人”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突破点”与“切入点”三大关系问题。第二,在主体条件满足方面,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要以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价值旨归,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性化育

作者简介:

赵宝军:赵宝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讲师。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文章目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式转换何以可能
  • (一)“对象性化育”方式的“是是非非”
  • (二)“主体内生”方式“可圈可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方式转换如何可能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的实践活动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条件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