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抗战时期的后勤兵站与伤兵运输

作者:
杨善尧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2.63 MB
报告字数:
11719字
所属图书: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后勤为战争持续力之本源,所包含的不只有军事制度层面的建设,因为除了军队后勤制度的建立外,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在制度建立后,有效地取得军事战略上所需的后勤补给,两个部分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军队后勤。抗战爆发之前的中国,由于国民政府经历过一段“较为”稳定的建设期,因此在关于如何配合军事后勤建设的相关规划、施作、产业经济上,均有初步的规模,以因应即将而来的这场全面性战争。综观整个抗战期间的后勤制度,归纳而言,可以“点、线、面”三要素来说明,以点而言,各战区或军、师等单位皆有独立的兵站点;在线而言,这些独立点的兵站单位,借由指挥系统串联成一条由上而下的命令体系;就面而言,以各战区乃至全国的规划,将其联结成一个面状的网络,形成整个抗战时期后勤兵站系统的规划,以因应战时后勤各种军事勤务所需。

关键词:

抗战补给后勤兵站

作者简介:

杨善尧:杨善尧,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文章目录
·前言
·战时的兵站配置
·战时伤兵的输送
·后勤兵站与伤兵运输体制的成效考察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