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开通说起

作者:
张琢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6页
报告大小:
887.11 KB
报告字数:
4312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苏就着手设计由中国腹地通向中亚和欧洲的新铁路线,这就是从苏联土西铁路中间站向东插进和由我国兰新铁路向西延伸在两国国境相接的亚欧第二大陆桥。但是,在60年代,苏方的铁路修到友谊站(德鲁日巴)打住了,我方的铁路也在天山脚下止住了步。这一停就是20多年。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重渡玉门关,中国北疆铁路重新向天山西北挺进。随着中苏交往的扩大,由中、苏两方伸出的铁臂终于在1990年9月12日接轨了。这一新的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岸的我国连云港,西至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800公里。这“一线两口”的新大陆桥,在中国境内拦腰横穿东、中、西三大梯度发展区域,打开了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对缓和我国向东倾斜的单向开放的格局的不平衡,实现东西双向开放,逐步达到全国相对平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它通过苏联、欧洲和西亚的铁路网将直接间接地与亚、欧、非三洲贯通,是名副其实的连接三洲两大洋最便捷的“大陆桥”。关于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尤其西部开发的经济意义和国际运输的意义,论者与论著已很多。但是,它的建成必将引出的社会人文后果,似乎尚未得到人们的相应注意。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方面却是一个非认真加以研究并取得足够的认识、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可的至关重要的课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不是以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社会系统的观点,看到其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及各系统的互动关系,见物而不见人,只管经济不管社会文化,到头来是会陷入盲目性所必然碰到的意料之外的困境的。
关键词:

经济走廊国际经济亚欧第二大陆桥

作者简介:

张琢:合著《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台湾中华综合发展研究院”,2000),《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10年增订版)。

文章目录
·历史的二重性
·新的机运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