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徐俊忠

  • 机构:广州大学
  • 简介:

    男,现任广州大学副校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多年兼任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办公室主任、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学术兼职有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代哲学》主编等。2005~2009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2008年12月起任现职。已出版《道德理想国的解构与重建——自由、人权与价值观念研究》、《历史、价值、人权——重读马克思》(合著)两本著作;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恩格斯与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权》《人权理想国的解构》《政治自由的意义及其限度》等刊于《哲学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刊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2005年获得广东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政府奖论文一等奖一项。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5)
    徐俊忠 陆志强 顾涧清 主编 ; 刘炬培 张其学 涂成林 副主编 2015年07月出版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15)》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编,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列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家皮书系列”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报告由总报告、区域文化发展、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专题研究等五大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运行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报告指出:2014年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文化惠民落到实处;维护文化市场秩序,文化产业获得发展;广州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形成法规完善、资金保障、全民参与等全方位的保护态势;借助“一带一路”的全国发展战略,广州市开展了以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遗为重点的工作,带动了广州市海洋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等。展望2015年,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广州应加大对广府文化的培育力度,以彰显广州城市文化形象;应配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推动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投入,推动广州数字化公共文化建设,以促进广州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