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臧峰宇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中国问题研究。主要著作:《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通往智慧之路》《当代社会生活的哲学视野》等,译著:《不同的路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等课题。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 图书
  • 文章
  • 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的在场——解读马克思批判《法哲学》的开端
    2014年12月 出版
    通过深入研读黑格尔《法哲学》第261~271节,马克思穿越了黑格尔语法的迷雾,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政治逻辑。从这些提纲挈领的论述中可见,走进黑格尔迷宫的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哲学运思对象的主谓关系,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经济学之后走出了黑格尔。马克思并不怀疑黑格尔超越当时的政治浪漫主义和各种先验原则的理论努力,而是以颠倒黑格尔思维逻辑的方式使黑格尔政治哲学向前迈进一大步,这正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在场的标志所在。
  • 晚年恩格斯哲学经典文本的历史语境
    2015年06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思想整体,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内容源自以《巴黎手稿》等为代表的青年马克思哲学文本和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为代表的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百余年来关于这些文本的思想比较与学术论争引人关注。人们在熟悉晚年恩格斯一些重要哲学论述的同时,也因对晚年恩格斯哲学的思想来源和历史语境缺乏充分了解或存在一定误解而影响了对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合理理解。深入解读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思想内涵并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丰富和发展,需要把握晚年恩格斯哲学生成的历史语境,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逻辑结构和主导线索,深思“理解马克思”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话语与时代主题。
  • 面向当代学术资源的内在批判——试评《批判的资源》
    2016年06月 出版
    自马克思以降,各种具有现实指向的批判思维及其碰撞构成了现代哲学丰富多彩的理论景观。梳理并评价这些“批判的资源”,是把握现代哲学运思方式及其理论边界的必要路径。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卡利尼科斯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学养解析这些难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得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答案,从而丰富了当代哲学“批判的资源”。他深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向,同时在严谨的学术阐释中梳理和评价当代政治哲学的批判资源,以透彻的政治哲学理论和可靠的社会学调查数据直指资本逻辑的问题所在。卡利尼科斯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今天仍然成立,而且它仍然是理解当代世界的最好方式。在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有必要从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资本逻辑蔓延的趋势。只有正确地理解社会矛盾的实质,才能在现实情境中合理地解决各种棘手或潜在的社会问题。
  • 走近面向现实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评《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
    2021年01月 出版
    马克思政治哲学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显学,从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到系统阐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逻辑结构,并将其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展开向度,日益成为学界逐渐达成的共识。进一步推进这项研究,需要厘清马克思阐述政治解放的限度与人类解放前景的基本问题意识,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和总体性方法,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中国化范式。李佃来教授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一书中从七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呈现了一种解读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框架。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谈
    2023年08月 出版
    张文喜和臧峰宇合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是一本有关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性著作,此书出版对于推动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021年5月21日,我们特邀两位作者对谈。对谈由程广云拟定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执行主编黄志军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谭笑与谈。整个对谈围绕国内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概况(1)、人大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特点(2)、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一般政治哲学(3、4)、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政治哲学(5、6、7)、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史框架内叙述伯恩施坦、托洛茨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8、9、10)十大问题展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
    2023年10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巩固的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逻辑结构
    2019年06月 出版
    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群中的一座思想富矿,包括由著作、短论、讲话、序跋、书信、访谈、按语等多体裁文本构成的“艺术整体”,体现为一体两翼的文本布局。研究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逻辑结构,需要了解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的历史语境,也需要关注百余年来国际学界围绕晚年恩格斯展开的学术论争,恰当把握其主导线索。为此应当合理理解晚年恩格斯阐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审视各种过度解读的不当之处,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阐发其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