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翁珺

  • 机构:
  • 简介: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河南省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研究(2010~2014)
    2017年11月 出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沿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路径不断转型和升级。当前,河南省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中期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任务。在“十三五”期间,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要强化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导向,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应用、新领域拓展,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重点产业带动、载体平台建设、跨界融合发展、服务品牌培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服务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积极探索品质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强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推动服务业的比重的提高、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步伐。
  • 河南省科学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研究(1979~2017)
    2017年11月 出版
    户籍制度改革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研究顺承国家政策,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河南省实际,为科学推进户籍制改革,明确改革方向,提出重要举措。
  • 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16)
    2017年11月 出版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以全球化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大决策,不仅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的重构,也是对国内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新 一轮顶层设计。自党中央作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决策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和 “8·17” 重 要讲话精神,围绕提升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突出河南省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市场潜力、开放平台、人文交流优势,系统谋划河南省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务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放平台功能完善和经济贸易、人文交流、国际产能合作。
  • 郑州市北部综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路径研究(2010~2030)
    2017年11月 出版
    在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建设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统筹郑州北部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省会郑州生态屏障,把郑州北部地区打造成为“山水相依”“城水互动”“林城共生”“显山露水”的绿色田园城区。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低碳发展之路,对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经济与城市化同步推进,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综合分析郑州北部地区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生态功能分区、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文化工程进行重点研究,为全省、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可以复制的示范样本。
  • 信阳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2014~2020)
    2017年11月 出版
    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决定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随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除三门峡卢氏县外,信阳市是全省唯一获批的省辖市,是河南省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的龙头。开展信阳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策略研究,对河南省探索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凝聚主体功能区战略共识、解决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 2017年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
    2017年11月 出版
    加快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是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生态建设上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围绕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新县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然而,如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功能区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新家园,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发展之路,仍需要深入研究。
  • 河南省“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6~2020)
    2017年11月 出版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其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内涵既广且深,但基本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支撑,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政策依据。“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举措来抓,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本研究立足“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形势,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经验,系统分析河南省今后五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向,提出基本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任务及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河南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提供系统的、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