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周鸿雁

  • 机构: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简介:

    哲学博士,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湖北农村社区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伦理和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中国文化服务供给与消费报告(2016)
    2017年05月 出版
    2015~2016年,在相关文化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文化服务水平稳步向前发展。在文化服务供给方面,政府加大供给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在文化服务消费方面,我国居民文化服务消费意识增强、文化服务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文化服务消费满意度明显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对接、社会化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均衡、财政投入不够等问题。本报告对此提出如下对策:提高文化服务供给和群众需求的有效匹配及对接水平;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差距,提高均等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0)
    2021年09月 出版
    2019~2020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突出表现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律法规供给充分,在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下,政策供给内容更加具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公共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便利化落实效果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等等。不过与此同时,还存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对地方特色文化和民间艺人关注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仍比较薄弱、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采取如下提升措施: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继续强化公共文化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推进文化助力巩固和拓展扶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平稳过渡。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9)
    2020年11月 出版
    2018~2019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实际消费水平偏低,基层以传统文化设施为主、数字文化设施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化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渠道,加强居民文化消费引导;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费投入,加强差异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转变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角色,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潜力。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
    2023年05月 出版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政策供给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并在以往的基础上将制度规范更加细化;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特色文化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但还存在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影响力不足、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关注不够、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保护落实不充分、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仍需加强引导与监督等问题。为此,我国需进一步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重视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需求,运用数字化改善服务;进一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与宣传,推动人人参与保护;推进乡村振兴,监管“乡村网红”,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8)
    2019年07月 出版
    2017~2018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项政策扶持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取得了巨大成就。基层文化机构建设更加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获得感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基本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适应性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丰富度提升,且更加现代化,文化事业费继续向基层倾斜,对基层文化事业扶持力度增大。但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主导地位不突出,全国文化事业费投入不足,增长速度缓慢,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率低,使用不均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偏低,对文化消费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本报告提出如下对策: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扩大通过项目调动资金的效果,吸纳社会力量拓宽文化事业经费来源;根据公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消费偏好,调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继续引导公众的文化消费意识。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5~2017)
    2018年05月 出版
    2016~2017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供给、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供给、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供给以及公共文化各分领域的服务供给都比较充分,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标志着公共文化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消费角度看,公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公众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增加。但从供需关系分析来看,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着专职人员缺乏、公共部门对文化消费引导不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率偏低、均等化程度仍然偏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加大文化服务专职人员培养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公共部门在文化消费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维护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继续进行政策调控、提高公众的文化消费意识等。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5)
    2016年06月 出版
    2014年以来,全国文化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总体上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服务效能大大提高,公共图书馆、群众性文化机构、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但也存在文化资金投入不足,使用率低、服务满足需求度低、区域不平衡、社会团体参与度低、文化精品缺乏等问题,限制了城乡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实现。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中的作用,稳步推进精品战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 2013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5年04月 出版
    2013年,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始在全国全面贯彻落实,围绕着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各级文化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