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徐梓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
    2020年09月 出版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国家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构建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是面向现代和未来的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文化课程的组织管理、内容遴选和教学原则与方法进行全局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从而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整体、系统、规范、有序地落实。
  • 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徐梓教授谈传统文化教育热点问题
    2019年05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基础教育的努力被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洽于本土和本校的教育方式,也在探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和谐对接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涌现了众多成果,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刊特别就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教育中心主任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以期获得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中国教师》:目前并存着几个概念, 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经典教育或读经等,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徐梓:确实需要对这些概念做出界定与澄清。无论是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还是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使用的都是“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概念,我认为这是最恰切、包容最广的概念。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传统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国学经典、文化知识、游艺游戏或技能技艺。我正在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中,每一课都是由这三个部分相互支撑所构成的。国学和国学教育这个概念,被许多大学用作研究机构的命名,它是一个中位概念,它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又包括或涵盖了经典教育或读经。 而经典教育或读经的“经”,只是国学文本的一部分,即最精要的那部分文献。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概念中, 它是最下位、最具体、范围最狭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