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唐丽霞

  • 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简介: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中国减贫国际交流合作
    2016年12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21世纪以来中国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情况,首先阐述了宏观背景和国际减贫形势,随后分析了我国在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主要政策,随后具体阐述了中非、中国-东盟、双边减贫交流合作情况,最后分析了中国在此领域的主要成果并作出总体评价。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
    2016年12月 出版
    1978~2014年,中国式扶贫累计减贫逾7亿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 扶贫改革机制创新与精准扶贫
    2016年12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中国在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及精准扶贫领域有所突破的六种扶贫机制,分别为贫困县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金融服务机制及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
  • 多维贫困与反贫困政策
    2016年12月 出版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基于对贫困内涵的不同阐释,人们对于减贫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就减贫自身而言,它不仅是一个具有政策实践与制度安排双重含义的治理概念,而且是一个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一个概念。就减贫的实质而言,它至少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在经济层面上,从政策、规范化的角度发展经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能够生存下去,这是减贫的起码底线。在制度层面上,从制度安排和供给上落实社会权利,矫正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排斥或社会歧视,保证其就业、迁徙、居住、医疗和受教育等应有的权利,保障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少贫困人口遭遇的社会剥夺性和避免社会排斥现象,谋求经济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在发展层面上,确立消除贫困的终极目标。人类的反贫困斗争历史实践表明,如果仅仅把反贫困看作对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或者是生活质量提高的实现,那么,人类永远无法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从本质上讲,必须把发展这一崇高的目标作为一项重要的价值原则,才能使人类共创共享社会的发展成果,最终实现消除绝对和相对意义上的贫困。依据减贫的内涵,自英国学者Booth的《伦敦东区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和Rowntree的《贫困:城镇生活研究》从维持最低生活所必需的经济资源或收入水平界定和测度贫困以来,对贫困的识别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客观到主观、确定到模糊、一维到多维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对于减贫的认识转变,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同样也经历了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强调经济维度的开发式扶贫再到综合的扶贫开发转变,综合的扶贫开发政策即因循多维度贫困的理论框架,依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带动,采取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2020年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机制和具体措施,为多维贫困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
  • 特殊贫困群体的反贫困政策
    2016年12月 出版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重点群体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并加大扶持力度。《纲要》所说的重点群体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等。这些重点人群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中国贫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国在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中已经关注这些特殊人群,但是实际支持力度不足,而且扶贫政策对这些群体的特殊性关注不足。这些特殊群体能否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其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对象,分析不同对象的致贫原因,并进行分类施策。因此,了解这些特殊群体的贫困状况,梳理现有针对特殊群体的反贫困政策,对于提高精准扶贫及精准脱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于中国减贫经验国际化的讨论
    2021年03月 出版
    本文主要从减贫的角度对中国发展经验做一个简要的讨论。
  • 中国的对外减贫援助与合作
    2021年04月 出版
    中国在大力推进国内减贫事业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国际减贫援助与合作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从减贫国际合作的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在减贫方面的国际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现阶段的减贫合作方式主要包括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培养减贫专业人才等。中国对外减贫合作已覆盖以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为主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和诸多国际组织,其中,对非援助与合作、对东盟援助与合作以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国对外减贫援助与合作强调尊重对方选择和互利共赢,合作方式渐趋多样化,合作的机制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新时期,中国减贫国际合作仍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减贫合作方式,拓展减贫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