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耿化敏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
  • 简介:男,1979年生,山东宁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与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1998年—2002年,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2002年—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法学硕士;2004年—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当代中国史专业史学博士。自2007年8月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兼职:自2008年1月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联络秘书;自2013年2月起,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目前的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史、中共史学史、中共党群(工青妇)体制、文化大革命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及国家社会科基金青年项目多项。代表性论著有《何干之传》《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当代中国编年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疑难解析》《论中共妇运史上的“取消主义”思潮》《中国人民大学与高校中国革命史课程的创设与停开(1950—1957)》《何干之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等。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
    耿化敏2016年12月出版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历史经验研究”成果之二,依照中共历史的经典分期,研究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历史轨迹和历史经验。与以往研究相比,本书着力发掘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件、全国妇联部门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妇女报刊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此一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增进了对毛泽东时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进程与走向的理解。
  •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21~1949)
    耿化敏2015年12月出版
    本书依照中共历史的经典分期,研究自1921年中共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历史轨迹和历史经验。与既往研究相比,本书着力发掘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献、全国妇联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中共妇委组织体系和妇女工作领导体制的起源、沿革与变化,进而增进了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妇女运动进程与走向的理解。
  •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6年第1辑[总第3辑]
    杨凤城 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 著 ; 耿化敏 执行主编 2016年05月出版
  •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 第二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 编 ; 耿化敏 主编 2015年04月出版
    本书为青年党史学者论坛文章集锦,收录研究包括中共史学家研究前沿、中共新闻史研究前沿、抗日根据地研究前沿、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前沿以及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前沿。
  •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1949~1978)》导论
    2016年12月 出版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重视发挥妇女的能动作用,把妇女工作纳入党的工作体系,实现妇女解放与党的事业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开展群众工作的科学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妇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应予以高度重视、共同推进的一项工作,既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反映出党一贯追求的男女平等理想,又体现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党的工作体系中,妇女工作属于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是中共妇女运动在党的工作层面的表达形式。它是以妇女为对象,以共产党领导的妇女组织为桥梁和纽带开展,以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推动妇女解放、促进男女平等和党的事业发展为目标的事务和活动的总称。在中共传统的工青妇群众工作体系中,妇女工作位列第三,构成中共党群体制的一大要件,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妇女工作是中共党史、妇女运动史研究的传统课题,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90多年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不仅有助于填补中共部门工作史领域的相关学术空白,拓展中国共产党工作史研究的视野,深化中共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中国妇女发展事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对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新中国妇女工作的开辟(1949~1956)
    2016年12月 出版
  • 妇女工作的曲折发展(1956~1966)
    2016年12月 出版
  •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历史低谷(1966~1976)
    2016年12月 出版
    从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进入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中共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占据主导地位,整个国家发生严重动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步入历史低谷时期,遭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教训。
  • 妇女工作的历史转折(1976~1978)
    2016年12月 出版
  • 中共妇女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2016年12月 出版
    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科学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逐步把党的事业不断引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把总结历史经验列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重视对妇女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学习和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运用党的丰富历史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事业的成功之道。自1921年建党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近60年的历史,不仅构成中共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和推进妇女解放事业的曲折历程,更以其所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和沉痛教训,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入总结和研究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妇女运动的历史发展,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对于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我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建设(续篇)
    2018年09月 出版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一起共同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 《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研究内容及背景
    2015年12月 出版
    妇女工作是中共党史、妇女运动史研究的传统课题。中共妇女工作史研究在1980年代起步,各个时期都得出了与时代特征相匹配的研究成果,包括妇女理论政策研究,中共党史有关人物研究,各时期妇女工作研究、组织研究等。《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史》一书拟研究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的历史轨迹、工作政策方针的历史演变、妇女组织的建立发展、妇女工作的历史实践考察和经验总结等内容。
  • 妇女工作的开创(1921~1927)
    2015年12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和国民大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实际,开创了妇女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提出妇女工作议题;在国民革命期间,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的口号,各界妇女广泛参与政治。中国共产党初步将妇女运动纳入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轨道,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指明了新的方向。
  • 国共对峙时期妇女工作重心的转移(1927~1937)
    2015年12月 出版
    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伴随中共从幼年走向政治上的成熟,妇女工作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推进了妇女运动的进程。大革命失败后,党明确了对各阶层妇女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工作路线,恢复妇女工作。苏维埃区域广泛建立妇女组织,鼓励妇女参政,发动妇女参加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