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王建康

  • 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级基金项目6项,主持编制省级规划6项、区县发展规划20余项,承担世界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招标或委托课题18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6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青联常委、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专家。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成员、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

  • 图书
  • 文章
  •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
    王飞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于宁锴程宁博王建康 主编 2023年03月出版
    《陕西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3)》分为总报告、产业振兴篇、人才振兴篇、文化振兴篇、生态振兴篇、组织振兴篇和案例篇七部分,以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以及围绕“五大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具体实践和特色案例为主要内容。总报告对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进行了系统阐述,探索形成了“压实责任,紧扣要害”的粮食安全保障路径、“深化机制,紧盯落实”的巩固拓展衔接路径、“夯实产业,紧推改革”的乡村发展路径、“规划引领,紧抓质量”的乡村建设路径和“强化党建,紧促和谐”的乡村治理路径,提出了整合提升粮食全产业链、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和广聚人才固基筑本等对策建议。产业振兴篇从陕西粮食产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提升粮食产业链、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园区赋能特色产业和加快促进陕南重点帮扶县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建议。人才振兴篇主要从陕西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数字素养培育两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完善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机制、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数字意识与使用意愿等对策建议。文化振兴篇从陕西农耕文化和数字乡村文化建设两个视角进行回顾性和趋势性研究,提出了政策保障、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和保护开发陕西优秀农耕文化等对策建议。生态振兴篇从陕西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陕南秦巴生态功能区实现共同富裕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产权制度体系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政策建议。组织振兴篇从陕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对产业兴旺的重要作用等角度进行研究和反思,提出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要与发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紧密结合的政策建议。案例篇选取陕西在市、县、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包括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路径、乡村农旅融合规划、数字乡村建设、政企合作下的订单农业标准化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帮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决策参考。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培育研究
    2019年01月 出版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重点板块突破发展,打造五大区域新增长极。其中,以西乡、汉阴、石泉为中心的汉江上游板块是五大区域新增长极之一,如何科学合理规划汉江上游板块发展,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流域内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打造新增长极,对于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汉江上游板块培育新增长极具备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培育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的路径选择,为陕南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西安城乡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9年01月 出版
    西安市自全面开展城乡统筹工作以来,通过“以城带乡”等方式,城市外部资源进入农村的速度不断加快,农业与农村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已经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但在思想、产业、机制、要素等关键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障碍,需要以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突破,推动城乡规划、产业、机制和发展动能等深度融合。
  • 陕西省县域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2019年01月 出版
    2018年是多数地方政府提出全面脱贫的目标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课题组在近两年陕西省内实地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三个典型性县域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自然禀赋、经济基础,总结了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其次介绍了在该县域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最具独创性的扶贫措施;再次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