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文建龙

  • 机构: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生,湖南东安人。199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7年分别获同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博士学位。曾做过中学教师、高校辅导员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现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并单独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论文近100篇。

  • 图书
  • 文章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扶贫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扶贫重心转移的路径与动因
    文建龙2018年04月出版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作为考察对象,在详细梳理中国扶贫开发实践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党的扶贫重心转移的背景、路径、内在动因,以及党的扶贫重心转移与中国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从救济式扶贫阶段进入开发式扶贫阶段,再由开发式扶贫阶段进入开发式扶贫与保障贫困人口权利相结合的“两轮”驱动扶贫阶段,再到以继续改善贫困人口权利状况为重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新阶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扶贫重心大致是沿着如下路线演进的,即关注贫困者经济状况→关注贫困者能力状况→关注贫困者权利状况→继续和更加关注贫困者权利状况。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扶贫内容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权利是不断得到改善的。
  • 中国共产党与扶贫事业绪论
    2018年04月 出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扶贫开发事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2018年04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劳苦大众的利益。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历史使命是发动民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而要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必须发动民众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历程
    2018年04月 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扶贫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阶段(1949 ~1978年)、体制改革推动下大规模缓解贫困阶段(1978~1985年)、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力建设为重心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07年)、以改善贫困人口权利状况为特色的两轮驱动推动扶贫阶段(2007~2013年)、以继续深化改善贫困人口权利状况为重要内容的精准扶贫新阶段(2014年至今)。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背景
    2018年04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是有重心的,而且这种扶贫重心是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以及中国共产党对贫困问题认识的加深而转移的。党的扶贫事业的开展,既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也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及贫困问题的认识密切相关。正是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在扶贫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路径
    2018年04月 出版
    扶贫开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扶贫事业对中国的富强是有很大贡献的。试想:如果中国还有几亿人口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我们还有什么自信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些年,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也作为世界强国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中国确实富了,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确实富了;中国因富而强,老百姓因富而自信乐观,对中国的未来更加看好,对党和人民政府也更加满意。人民对党和政府很高的满意度,就是国家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内在动因
    2018年04月 出版
    为了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内在动因阐述得更加明白,本文先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重心转移与中国扶贫体制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再详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重心转移的内在动因。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重心转移与社会文明进步
    2018年04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扶贫事业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领导扶贫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现实国情,顺应民心,适时地转移扶贫重心,不断将中国的扶贫事业推向深入。党领导的扶贫实践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反映了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而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的转移,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过程,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展开的过程,是政治文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
    2018年04月 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奇迹。2014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6年来,中央始终高度关切贫困问题,中国的减贫成就世所瞩目。1978~2010年,按照中国扶贫标准,累计减少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共减少6.6亿贫困人口,全球减贫成就逾九成来自中国。几十年来的坚持不懈,中国不仅成功走出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也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消除贫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