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都阳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简介:

    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人口科学》与《劳动经济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在国内顶级和权威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社会经济调查项目。2003年获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一等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2023年07月 出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质量就业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创造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才能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础。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对浙江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路径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做大蛋糕”与“分享蛋糕”两个维度探讨了高质量就业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考察了浙江就业发展基本态势,从产业结构转变、工资结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浙江就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推动浙江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 “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5年11月 出版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放缓,但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劳动力市场预期指标可以顺利完成,但是“登记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作为规划指标不仅难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也难以体现规划的指导作用。“十三五”期间需要彻底改革就业规划和劳动力市场监测体系,建立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常态、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指标与监测体系。新的规划与监测体系应该放弃报表统计的调查方式,代之以住户和企业抽样调查;以“调查失业率”代替“登记失业率”;以“非农总就业”代替“城镇新增就业”。同时,需要加大信息收集、公布的频率,丰富其他反映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的指标。“十三五”期间应着力化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对经济结构转型提出了刻不容缓的要求,并加大了结构性失业发生的风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劳动力市场即将面临的挑战,“十三五”规划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通过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扬造成的压力,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第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第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努力实现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