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三五”时期就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都阳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报告页数:
31页
报告大小:
1.67 MB
报告字数:
23681字
所属图书: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放缓,但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绝对下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劳动力市场预期指标可以顺利完成,但是“登记失业率”和“城镇新增就业”作为规划指标不仅难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也难以体现规划的指导作用。“十三五”期间需要彻底改革就业规划和劳动力市场监测体系,建立适应劳动力市场新常态、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指标与监测体系。新的规划与监测体系应该放弃报表统计的调查方式,代之以住户和企业抽样调查;以“调查失业率”代替“登记失业率”;以“非农总就业”代替“城镇新增就业”。同时,需要加大信息收集、公布的频率,丰富其他反映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的指标。“十三五”期间应着力化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对经济结构转型提出了刻不容缓的要求,并加大了结构性失业发生的风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对劳动力市场即将面临的挑战,“十三五”规划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通过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扬造成的压力,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第二,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为产业结构升级奠定人力资源基础;第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努力实现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关键词:

失业率劳动就业十三五非农总就业

作者简介:

都阳: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人口科学》与《劳动经济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在国内顶级和权威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社会经济调查项目。2003年获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一等奖,2016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章目录
·“十二五”就业规划落实情况
·“十二五”以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变化
建立顺应新常态的劳动力市场规划与调控体系
  • (一)实现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 (二)加强就业规划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
  • (三)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符合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监测体系
  • (四)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十三五”就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 (一)努力提高劳动参与率
  • (二)促进就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 (三)加大并优化人力资本投资
  • (四)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
“十三五”就业发展战略的推进路径
  • (一)全面推进就业规划与监测体系改革
  • (二)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三)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四)使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初步定型
  • (五)对不同群体实施针对性的扩大就业政策